您好 ,欢迎来到宣恩图片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宣恩图片库首页 > 摄影课堂

摄影常用术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更好的深入摄影。即便你不要当什么摄影师(我也不是),但当你拿起相机时,你就要为下一张优秀的照片而努力。所以,抽空看看这些摄影常用术语,很短很简单的。
焦距(Focal length):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一般会标在镜头前面,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也是我们所说的"标准镜头",指对于35mm的胶片)、70mm等(长焦镜头)。
光圈(Ap*ure):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开大一档光圈,进入相机的光量就会增加一倍,缩小一档光圈光量将减半。光圈大小用F值来表示,序列如下: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f 值越小,光圈越大)。
快门(Shutter):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镜间快门和点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CCD)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
景深(Depth of field):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焦距、摄距和光圈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2)摄距越长,景深越长;(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景深预览(Depth of field preview):为了看到实际的景深,有的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就和拍摄后胶片(记忆卡)纪录的场景一样。
感光度(ISO):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
色温(Color temperature):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单位为"K"。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白平衡(White balance):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曝光(Exposure):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它常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因此又有曝光组合一词。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曝光补偿(Exposure Compensation):用于调节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Stop":网上没有对应的中文词,英文全称是The unit of exposure。它只是一个衡量亮度的单位,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你不能说某个物体是3个Stop的亮度,但你可以说物体A比物体B亮3个 Stop。但是翻成曝光的单位也不完全符合它的本意。它是一个单位的亮度变化。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使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没有标准的界限来限定明亮和黑暗。一块黑石头在很亮的地方看上去会比在暗处的灰色石头要亮。
模糊:画面不清晰。可能是由失焦,相机晃动等原因造成。
像素(pixel):简单来说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 。像素分为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分辨率(ppi/dpi):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和像素一样,分辨率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 per Inch)。
红眼(Red eye):数码相机在闪光灯模式下拍摄人像时,在照片上人眼的瞳孔呈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在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的瞳孔会放大,此时强烈的闪光灯光线会通过人的眼底反射入镜头,眼底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是红色的,所以就形成了红色的光斑。防红眼是闪光灯的一种功能,是在正式闪光之前预闪一次,使人眼的瞳孔缩小,从而减轻红眼现象。
CCD:译为"电子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CCD像素数目越多、单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图像就会越清晰。因此,尽管CCD数目并不是决定图像品质的唯一重点,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成相机等级的重要判准之一。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功能相当于CCD。
AE锁:是自动曝光(Automatic Exposure)控制装置的缩写,AE锁就是锁定于某一AE设置,用于自动曝光时人为控制曝光量,保证主体曝光正常。
使用AE锁有几点需要注意:
1、手动方式或自拍时不能使用自动曝光(AE)锁。
2、按下自动曝光(AE)锁之后不要再调节光圈大小。
3、用闪光灯摄影时不要使用(AE)锁。
光学变焦(Optical Zoom):远距离拍摄时放大物体,因为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成像不影响画面清晰度。与数字变焦相反。
数字变焦(Digital Zoom):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寸裁小,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比较大,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
单反相机(SLR):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这种结构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
噪点(Noise):数字图像中的"颗粒",产生的原因往往是高ISO设置、长时间曝光、或在电脑上对曝光严重不足的图像进行过度的提高亮度处理。
Mega:英文中"百万"的前缀,如,百万像素(MP)。
饱和度(Saturation):表示色彩鲜艳程度。
镜头光斑(Lens flares):杂乱的光线会聚到屏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叫光斑
光晕(Halation):是指在曝光拍摄过程中,强光投射到胶片(感光器)上时,透过胶片乳剂中在片基表面进行反射,从而致使图像发晕。

什么是景深
景深的控制在摄影技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直接影响照片主题的突出,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层次感)。
使被摄物体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就是景深。也是被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在景深范围内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点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随着它与焦点的距离成正比例下降。
因此可以得出(或者简单来说):景深的深浅取决于焦点的位置。
如何控制景深
调节焦点的位置,景深也就自然而然得到相应的调整。相信大家都知道影响焦点位置的因素:光圈,焦距,摄距(物距)。
这三者与景深的关系如下:
1.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物距近,景深小;物距远,景深大。
以上三种关系是控制景深的常用的方法。当然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具体的操作也会有些不同。大家多多尝试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了~

什么是快门?
快门就是用控制时间长短来调节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的装置,与光圈相反,快门与镜头无关,只和相机本身有关,所以也称相机快门。由于一般的日常拍摄速度均为1/125秒,所以称为高速快门,相比之下,对于需要时间长的1/30秒以上时长的快门,简称为慢门。
快门的作用?
1、最最常见的作用:控制进光量。
用速度控制进光量,以达到正确曝光。通常快门与光圈相配合,光圈加大一档(即光圈数值变小),则快门相应变快一档(即快门数值变大)。
2、最有力的作用:凝固速度
(相机canon 400d 快门:1/4000,足够凝固他们。青海湖旁拍摄)
用较快的快门速度(即快门数值大),可以将运动中的物体清晰地瞬间凝固住,比如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比如漫天的飞雪、比如正在飞扬起的水珠。
3、最无奈的作用:增加进光量
(上图拍摄相机:nikon d80 快门速度:2秒,在相对低的iso下能取得正确的曝光)
4、最帅的作用:表现速度或意境
(右图机身:400d,速度:1/30,在按下快门的同时让相机随着车的方向移动)
在赛车还有运动的场合,很多人用这种追随拍摄的手法来表现速度感。在风景拍摄中也有很多用慢速快们让水流或者瀑布成为烟雾状来表现意境和氛围。
(右图为0.6秒的慢速快门拍摄,可将夜幕下的车灯拉成线状,不过慢速快门一般最好有三角架,或者可以找到支撑的地方,否则该清楚的地方也会模糊)
综述,快门主要的效果就是凝固与飞速。如果对快门运用尚陌生,不妨将相机模式调至TV(快门优先)模式,许多傻瓜相机也有此模式,然后根据要表现的主体,进行对快门的单独调整,这样相机会自动将光圈调整到位。

什么是光圈?
光圈(Ap*ure),是相机镜头中由几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中间能通过光线。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也就越多。光圈的值通常用f/1, f/2来表示。数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则越大。
当快门速度不变时,合适的光圈大小能带来正常的曝光。如果光圈过大,会导致曝光过度,过小则会导致曝光不足。
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图片的景深。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在以前的一篇日志《摄影:什么是景深》中提到景深与光圈的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小,f相对应的数值越大。比如f/22的光圈小于f/16的光圈。
那什么时候用小光圈或者大光圈呢?这就要参考两个因素:快门和景深。
快门(Shutter):是控制光线进出的闸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快门速度越高,能够通过镜头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如果你把快门速度设置得很快,例如1/500秒,那么光进入相机的时间非常短,有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这时就应该调大光圈,使更多的光线在短时间内进入,以弥补之前光线的不足。因此得出结论:快门速度快,调大光圈;快门速度慢,调小光圈。 一般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曝光量,快门和光圈有以下的组合:f2, 1/500,f2.8, 1/250,f4, 1/125,f5.6, 1/60,f8, 1/30,f11, 1/15。
景深(Depth of field):你对景深的选择也将影响到所用的光圈大小。如果你希望突出某一个体,体现其特质,那么你可能会选择浅景深,把前后背景的模糊作为主体的衬托。浅景深对应的是大光圈。
小景深适用于微距摄影,会产生很棒的画面效果。相反,如果你想拍摄的是大范围的景色,例如山峰,田野或是大海,你可以选择大景深,使整幅画面达到清晰一致,同时还可避免因对焦失误产生的模糊。而大景深对应的则是小光圈。
因此得出结论: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大,光圈越小。
聪明的你也许已经发现快门和景深这两个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大景深要求小光圈,而为了保证合适的曝光,快门速度也会相应调慢。
最后,不要忘了,景深还有另外两个牵制因素:焦距和摄距(物距)。对于不同的相机,焦距也有所不同。而实际的拍摄距离更是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光线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室外摄影,很难遇到恰到好处的光线强度。因此,多实践才是掌握这些技能的有效方法。也说不定,在你咔嚓咔嚓完后,会得到更有价值的收获。
光圈其实是镜头里面的一个装置,它控制着快门按下时孔径的大小。上图是我一只快要挂掉的镜头:50mm 1.8。我这只镜头光圈正好出了问题,我又懒得去修,这正好可以拍下它光圈没有收回去的样子,你可以从图中清晰的看到它的孔。这是光圈2.8的时候的样子,光圈的叶片能够根据不同的光圈大小来调节孔径的大小。大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大,小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小,这个很简单,拿起你手中的相机看着镜头拍张照片,你就能看到里面的光圈了,如果把曝光时间设置长点,就能看得更清楚了,你还可以试验不同的光圈值看看拍照时候镜头里的孔径有什么变化
光圈的数值
光圈的大小和它的数值是呈倒数关系,也就是数值越大的时候反而是光圈越小,F1.2是大光圈,F11反而是小的光圈。从大到小:f1.2 f1.4 f1.6 f1.8 f2.0 f2.8 f3.2 f4.0…… f22
光圈的作用
1、控制进光量。
很显然,大的光圈就表明孔径更大,那么单位时间进来的光线也就更多,这就比你家的窗户,如果窗户越大,那么你家的采光也就越好,而光圈就相当你家的窗帘,你可以拉上一部分让房间暗一点。
调整光圈能够调整曝光(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光圈最普遍的作用,比如光线不好的地方拍照,就尽量把光圈开大点。不过基本上同样的条件下的镜头,光圈越大,镜头越贵,所以那些出名的大光圈镜头价格都相当不菲。
2、最厉害的用途:控制景深。
单反相机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大光圈的镜头来造成背景的虚化,这让拍摄效果一下子就有别于卡片机,整个照片一下子就显得艺术起来。下图是不同的光圈拍摄的照片,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背景虚化的不同。
光圈越大,背景越虚化,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背景越清,景深越大
3、神秘用途:制造光芒。
用小光圈可以制造闪耀的光芒,我前面拍摄的这张照片就是以f/22的最小光圈来拍摄的,可以看到太阳在后面是光芒四射的感觉,而大光圈就拍不出来这种感觉

什么是炫光
当你对着太阳进行拍摄时,炫光非常容易出现。虽然炫光通常是是令人不快的,但是有时摄影师希望突出光线的耀眼光辉,往往在照片中故意地产生炫光。上图图中顶部右侧就是摄影师故意产生的炫光以突出光线的耀眼光辉。
什么是炫光?
所有镜头在它们传输影像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某些非理想性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种像差叫做炫光。
照相机镜头是由许多片单独的玻璃透镜安装在一起组合而成的,这些单独的玻璃透镜叫做透镜单元。明亮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时,一部分光线就会被这些透镜单元的各个表面反射回去。这种内部的反射能够引起一种幻影,并像影像一样出现在最后的照片上。比方说,出现在右下图图中接近顶部右端的像一个七边形的小斑点就是炫光。
为了降低炫光,几乎所有现代镜头在其每个单元的每个表面上都镀上了极薄层的化学物质膜,以降低这些表面的反射率。镀膜虽然可以减弱炫光,但却不能完全消除炫光;当镜头直接对准像太阳或泛光灯这样非常明亮的光源时,尤其如此。既然已经了解到照相机镜头的前后表面或许都是镀膜的,那么在清洁镜头的任何一端时都要格外小心。粗糙的擦拭会将镀膜除去。
在镜头的前面安装滤光镜时,尤其要当心炫光。因为此时已经增加了两个额外的表面,它们可能会反射明亮的光线并产生炫光。
在单反相机取景器里看到的炫光都会记录在胶片上。所以一定要警惕在取景器中出现的任何光斑和炫光,并要避免镜头面对阳光的直射。
如何消除炫光?如果已经发现了炫光,要如何消除它呢?下面为你推荐几个对付炫光的方法:
1.使用遮光罩。如果亮光恰好在影像的边上,那么在镜头上安装遮光罩会消除掉这种炫光(但如果亮光就在正前方,遮光罩就无能为力了)。
2.调整镜头的瞄准方向。寻找可以消除炫光的拍摄方向。有时,只要稍微偏离光源方向,某些点上的炫光就可能会消除。但是,如果所拍摄的被摄体不允许照相机移动或转动方向,又应该怎么办呢?
3.遮挡光源。在镜头前的某个位置用手(或帽子、纸板)遮挡住光源方向。要确保遮挡物足够高,否则它们会出现在取景器中。
如果这些手段仍然没用,那么看来只有忍受这些炫光了。不过,这个恼人的家伙有时也能配合我们的创作,拍出一些特别的美图。

什么是LOMO
"LOMO"这个词在台湾被翻译成"乐摸",也有人把它译成"裸猫"。我本人觉得"乐摸"更能表达它现在的意义。其实"LOMO"本身指前苏联50年代的一款相机,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镜头,经由独特弯曲的角度,让它得以日夜兼拍无须闪光,而且对于红、蓝、黄感光特别敏锐,色泽异常鲜艳。
现在"LOMO"是指拍摄时的一种态度,一种随意的拍摄方式,一种反叛传统摄影技术的精神。
LOMO摄影的特点是:随意,想拍就拍,不用在乎光圈,快门,不用追求角度,构图。就算这样拍出的照片暴光过度或模糊不清,只要能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一个成功的LOMO。
这样的LOMO摄影酷似武侠小说中的独孤九剑,要旨就在"无招胜有招"。也许你偶尔随性乱拍出的照片,带给你震惊的效果,也许是用传统技巧拍摄永远也得不到的。
LOMO摄影的兴起
1993年,几位维也纳学生远赴布拉格,一时兴起买下了当时已经停产的Lc-a相机。用这款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让他们非常惊喜:鲜艳、快乐、朦胧,这种全新感受让摄影变得如此过瘾。他们把它推荐给身边的艺术青年购买,供不应求,后来索性和俄罗斯的工厂取得联系,成为LOMO的国际代理商了。经过他们的大力宣传,LOMO摄影开始广为人知,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现在,LOMO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名为「LOMO Society」的组织,总部设于维也纳,虽然拥有全球性的聚会和正式的组织,但可一点也不严肃,LOMO Society的精神是将相机变成一种随身携带的生活观察用具,以一种不拘型式的纪录方式,藉由全球各地LOMO Society,让LOMO人走遍全世界也不寂寞。
LOMO摄影的十大守则
1.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无论白天或黑夜。
2.LOMO是生命的一部分。
3.从屁股那边拍。
4.尽可能地接近你期望中的物体。
5.不要思考。
6.动作要快。
7.你不需要预先知道你会在照片中得到什么。
8.你也不用设想你事后到底拍出什么。
9.随便组合你的照片。
10.不要理会这些规条。

什么是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也就是所谓的Street Photography,原是诞生于纽约等大都会的城市艺术形式,美国大城小镇都有这样的传统。摄影师背着相机留连在大街小巷,捕捉一幅一幅迎面而来的行人肖像,悲伤、惊讶、冷漠、喜悦、哀愁-种种形态在沉默而充满张力的镜头下定格、凝固,刹那的生命变成鲜活城市的一页历史,收入摄影集,仿佛化成标本的蝴蝶,在或近或远的后人关注的目光中复活,重新翩跹,唤起往日的记忆。
  160年下来,街头摄影已经蔚为大观,风格精彩纷呈自不待言。既有摄影家如法国人尤金·阿杰者定焦18世纪巴黎街头的古旧场景物像,以期一朝定格历史的感伤于方寸影像之中,供后人把玩历史的时移景迁;也有昼伏夜行者如来自匈牙利布拉索夫(现划归*)的布拉塞,整夜流连于夜巴黎酒肆娼馆,用相机汲取底层男女的七情六欲、悲喜欢乐于镜头中。既有法国绅士亨利·卡蒂尔一布列松这样的以守株待兔的耐心仁候于街头一隅,刻意形塑都市这个人工空间中的时空天衣无缝的绝妙一瞬,也有如"巴黎的美国人"威廉·克莱因者在纽约街头如钝牛如小鹿,冲向人群的肉墙,以来自人群的反弹能量撞开快门,抛出一张张犹如与都市对撞后得到的验伤报告似的刺目、残酷的照片。既有如美国人李·弗里德兰德那样纳以一种兼揉感伤与冷漠的目光在都市景物中寻找自我这个"他者"的摄影家,也有如荒木经惟这样的把都市想象成一个女人,一心在都市身上谈到自己的欲望理由的摄影家。
  街头摄影家可说是摄影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落。嘈杂熙攘的街头是他们的影像工作室。他们在与人群的对流中激起不断的灵感,感到莫名的兴奋,他们在这种对流甚至是对撞中寻找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露呈的一刹那,以他们特有的机警老练有时甚至是厚颜无耻拾取世界的片断于自己的影囊中。这些影像有很大部分有时只能说是敝帚自珍式的。
  街头摄影家们在他们的漫无目的的闲逛与漫游中展开了他们在都市中的视觉冒险。他们在与他人、与都市的相互关系中间展开他们的影像方式,同时,他们的工作又揭示了自己与都市、摄影与都市的相互关系。在街头摄影家那里,大城市是从那些迷失在自己的'视野'中的人那里被揭示出来的。

图片成功加入购物车!
登入        还不是会员?  请注册